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突出学生的“成果、能力和目标”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和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构建多元化、高质量的专业体系。现设有医学实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3个紧贴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本科专业。不仅涵盖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融入前沿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学院首届医学实验技术班68名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截至8月31日,就业率达82.35%,其中15名学生考取研究生,12人参加西部计划。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近年来,全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中屡获佳绩。此外,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贵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和贵州华银康医学检验所等共建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形成“学术育人”良好氛围

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两个二级重点学科熠熠生辉。自2002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以来,学院汇聚全国及省级名中医、教学名师等顶尖人才,拥有全国名中医1名、贵州省名中医3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8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人才5人,形成稳定且富有成效的“辨证论治机理研究”“藏象学说理论及实验研究”“中医经典名方理论与实验研究”等研究方向。

中西医结合基础作为省级重点学科,注重中医与西医的结合研究,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分别是田维毅教授牵头的中西医结合抗感染性疾病研究方向,楼迪栋教授牵头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疾病的研究方向,钱海兵教授牵头的中西医结合方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方向,唐中生教授牵头的中西医结合藏象研究方向。学院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形成良好的“学术育人”氛围,促进本科教育创新与学术素养提升,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与教学相得益彰,创新驱动发展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80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64%,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76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0余项,累计经费3千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5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项;教师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150余部。同时,学院通过开设特色课程、编写教材等方式,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